瞭望金陵寻根新华社客户端

南京赓续文脉要克服两个难题:“千城一面”的败笔,“如数家珍”的困境。解决之道,一靠高水平规划引领,二靠法律保驾护航南京上半年GDP达到.35亿元,增长2.2%,增速位列江苏省首位,领跑东部城市。这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南京GDP首次进入全国城市十强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亢凌军辉蒋芳叶兆言被誉为当代最懂南京的作家。在他看来,南京这座城市“是一扇我们回首历史的窗户”。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许多南京人与叶兆言一样,都以生活在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这座城市而深感自豪。然而南京在城市化进程中也留有遗憾。旧城改造曾让一些历史建筑消失于尘土,城市文脉一度支离破碎。痛定思痛,近年来南京开始注重对历史文化的钩沉梳理,把文化传承作为城市发展的“根”“魂”,努力让历史文化瑰宝保得住、留得下、传得开,力求从文脉的赓续中找到城市更新的密码。从一座座传统民居院落到一条条历史街巷,从传统习俗的延续新生到文化走出去的交流互鉴,南京不仅用结构完整、布局生动的历史文脉来展示城市形象的厚重与个性,更让历史文化走进现实立人育人化人,涵养市民素质,锻造城市精神,塑造城市的国际形象。8月14日无人机拍摄的南京解放门城墙李博摄/本刊造景?育境!每座古都,都有老城区。当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时代,每个老城区,都是拆与保、危改与宜居的博弈中心。不到10平方公里的“老城南”,是南京人文积淀最深厚的区域,也数次引发拆改舆情:年,牛市、颜料坊明清老宅被大规模拆除;年,南捕厅等历史文化街区及风貌区因危旧房改造被大规模推倒式拆迁;年,老门东历史街区改造居民几被搬光、高端商业入驻……年8月,小西湖片区启动“逐院落”改造更新,很久没有新动作的老城南再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nr/16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