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
《作者简介》赵书萱,笔名萱,满族。供职于央企,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企业书协理事,80后诗人。《中国城市经济》报文学专栏主编,诗文散见《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书摘》《飞天》《西北军事文学》《新民晚报》《兰州晚报》《金陵晚报》等。
诗观:“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
所
有
远
离
你
的
地
方
所有远离你的地方。我叫它远方
像今夜,在远方
滴滴答答的云朵落下来
升起摇摇晃晃的星
想你,我奔向点点有亮的光
有人,把星光掐灭的同时
失手
打碎了灯光。我呼喊的声音吹来一小片风
而我的一双眼睛
像两盏靠近却不能凝望的灯
半暗半明
我成为某个路标
一个孤独的孩子在等候母亲
把月光刻在身上
今
夜,
月
色
破
了
哥哥,窗台上搁着一小片月光
让我写不出那么大的忧伤
时光如同
一枚停摆的怀表,锈蚀在
那年那月那日。而我翻出针脚
一针密,一针疏
摇摆在时间的刻度里
缝合两个走散的人
哥哥,今夜的月色破了
掉进我的花格针线包
湿了针脚
一针暖,一针凉
有两个碰杯的人
还没有把零碎的月色
干光
哥哥
今夜,天上的月光是一方磨盘
沉默的锐利
剪断了远方送信的马车
那一封信
我找不到,任由谁也找不到了
哥哥
窗台上残留了一小片月光
今夜,我写不出那么大的忧伤
黑夜里
我的身体是一本翻旧了的红妆
我
喜
欢
孤
独
是
柔
软
的
整个旷野,都立在风里。我端着
一场跌落身体的疾风,也端着自己
有一种声音,像微茫的水面一只折翼的鸬鹚,滴水的羽毛落下点点浮光
天压得越黑
水光就变得更亮
有一种孤独
是尘埃里细小的光线,长出柔软的绒毛,爬满白蒙蒙的水面。晃动忧悸
那是一种孤独在月光下永曜,告诉我,它是纯白的,它是柔软的
从我身体的一侧升起,又从另一侧
落下去
想
起
我想起去见你,我想
我想起你离开的夜晚。我是怎样的想起
夜一勺一勺地扣下来
淋在我身上
像长久失语的人
咽下每一个迟钝的转身。越积越厚。锈住夜的门
可是。比夜更深的是爱
我散开长发。夜就涌了上来,夜就淹没了枕边的月亮
一整夜,我把自己奔跑成
你
带走的月色
慢慢失声的样子
我想起去见你,我想
我记得你离开的那个夜晚。记得怎样
半片月亮在墙上响了整夜
一
盏
苦
茶
藏不住泪
天空下起了雨。打湿江月
吹皱镜中
一片月色,任它老
老了就掉在盘里,韵致风干
灼烫也不在,寒凉也不在
一壶老酒,任它老
老了就断了溪流,代一盏苦茶
秋也不寻,冬也不寻
冷月不是你的倒影
枯酒也不是你的眼眸
而是你的心。其实也不是你的心
是你走后
枝头上的春
乡
愁
组诗
一朵花的命
(外一首)
这亮眼的黄色,次第暗去,这夕阳
在夕阳里暗去—―
刻着季节的颜色
像一个人的名字在心里暗去
与一朵花拼命。田里空缺一小块
被七月的末节擦破
的疮伤
用我身体的块骨头、以及
眼角膜来填补
我是说,地图上一点,越来越小的
村子和失明的老父亲
百花掌
牧马人拴了一匹烈马,钉住山坡的卷角
马儿只微微一动
风就撕开一坡阳光
黄了山下的那片麦地
再把坡上的草甸吹绿,那一刻。山顶的雪域
就白了头
还有薄云缀了破衣裳
挂在牧民的毡房上
盖住诀别的现场。还有袅袅炊烟
为晚归的人指路
当我写下这些的时候,多像
一个披着僧衣的旅人。长发藏在
僧袍下
只是路途更远的时候
天就升了起来
在这河西的夜里,我
又一次置身晚秋
落花时节又逢君
“我之爱于你”
就像深秋的白梅
在此季落下
又在某一季盛开
敏感的十度,是你
植于我永恒的温度,半隐半收
于无声处反复。听见另一个自己
在体内空旷的回响
“我之爱于你”
就像半片深秋的白梅
苦楝树开出的白花
就像
一片倒退的春天
父亲
比起我,我更像我的父亲
比起父亲,我是他多年前遗失的自己
我们分别坐在时间的尘埃里,点亮彼此的目光。找寻另一个自己
好像这么多年了,我仍分不清,那是凝望我的眼睛
还是转身后黯淡的星
比起触手的泪水,相隔三十年的雨撞在我的身上
晕出那么大的水圈
就像。比起相互靠近的心,长久的沉默过于庞大
风吹起的声音托起两盏摇晃的烛火,
我站在你的背影里,看见远处一明一灭的光亮
是我的父亲
站在路口,对火。点
一支烟
萱(赵书萱)
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
作者及出处
空
山
诗
社
k-s-s-s
欢
迎
赐
稿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