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城南京的雷锋缘雷锋常驻夫子庙30年双

北京扁平疣哪家医院好治疗如何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04/8812967.html

兵城南京的雷锋缘

□通讯员 练红宁   

  说南京是雷锋城,不管你信不信,我信。

  36年前来到南京才知道,南京人的口碑没得说,更不用说在南京街头碰到的解放军战士了。现在到外地旅游,讲起南京来,总能听到对南京人的点赞与羡慕,南京人的包容与热情就是雷锋叔叔那范儿。

  雷锋没来过南京,南京却有着深厚的雷锋缘,无疑是雷锋文化把南京带进了雷锋城的行列。

  学雷锋 持之以恒显真情

  车站、机场是南京的窗口门户,那亮眼的雷锋标识、雷锋服务站和热情的工作人员,让旅客心里暖暖的。其实,在南京不少社区、商场、超市、学校、医院,都有不同形式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有一次,我在外地乘火车时,无意间听到两位盲人旅客闲侃南京火车站雷锋服务站的故事。原来,他们每一次到南京,雷锋服务站都像亲人一样热情地接站送站。几年前,曾是南京南站雷锋服务站骨干的退役女兵张祖艳调回老家后,又走上了当地高铁站的“顺心”雷锋服务台,像这样的“雷锋天使”还有好多位。

3月5日,赵明才为玄武区驻区部队官兵代表和退役军人工作者等做学雷锋报告。谷昌旺 摄影

  在南京,雷锋的人缘和文化缘也没得说。远在南郊的高淳区,多名八旬老兵一直默默奉献着,他们曾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服役多年,不图名利低调做人。当年参与雷锋日记和遗物整理,后曾担任副团长的张典煌、副政委的夏孝栋,都是雷锋成长的见证者。已八十高龄的夏孝栋依然笔耕不辍,坚持写文章传播雷锋精神。无独有偶,在溧水区还有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身在另一个工兵团的他,在年参加沈阳军区一次会议时与雷锋同住一室。当时,赵明才是优秀干部代表,雷锋是先进战士代表,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好友,后在通信和交流中相互鼓励。雷锋因公殉职后,组织上安排赵明才参加葬礼,他在雷锋墓前立誓,一辈子像雷锋那样做人,学习宣传实践雷锋精神。赵明才说到做到,精武报国,助人为乐,从人武部政委岗位上退休后又成了新时代“活雷锋”,在全国各地宣讲多场、听众多万人,如今86岁依然活跃在传播雷锋精神的讲台上。

  学雷锋 代代军人有榜样 

3月5日,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某队学员走进驻地后标营小学,开展学雷锋主题宣讲。 孙顾峰 王海波 摄影

  

除了雷锋的战友,驻宁部队官兵——一个个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不正是新时代的“活雷锋”吗?兵城南京的雷锋情缘,恐怕离不开子弟兵的一份功劳,他们学雷锋做雷锋声名远播,更有“大咖”助力。雷锋班班长来了,雷锋纪念馆讲解员来了,“当代雷锋”郭明义来了……每年3月5日前后,南京军民总会办出一场场“雷锋文化盛宴”,社区一吆喝,军民学雷锋便民服务摊点就摆出来了,让城市多了一道风景。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常年走进敬老院、学校、困难群众家庭精准帮扶,助医帮教从不间断:陆军工程大学与丹湖村、“临汾旅”与太平村等都结成对子,军校学员接力多年的“爱心向黔进”“春晖行动”让几千公里外的大山里的孩子上学有了保障。那里的孩子说起南京的解放军叔叔,无不佩服至极,有的学生代表寒暑假受邀来南京看古城,大开眼界,回去后学习更加用功。由原空军气象学院学员发起的“雷锋常驻夫子庙”活动,已经坚持了29年,修电器、理发、量血压、健康咨询、法律服务、拍照片等义务服务竞相登场,吸引了来来往往的游客,连老外都称奇不已——有一位在昆山工作的塞尔维亚女孩,当场提出也要学雷锋到西部支教呢。年3月,受疫情影响,传播雷锋文化也变到线上进行,但国庆长假前,夫子庙的广场活动悄然补上了。

  发生在驻宁部队官兵身上的雷锋故事越讲越多:年3月,陆军工程大学教练勤务营战士李大贺,跳入冰冷的水中救起骑电动车冲进河里的母子俩后悄然离开; 同年6月,医院退休护师王苏莉,在拉萨飞往合肥的航班上用吸氧管两吸浓痰,救下气阻的孩童;年8月,正在安徽省含山县执行抗洪任务的“临汾旅”排长王祥,得知一条摆渡船侧翻后,紧急驾驶冲锋舟赶往落水点,将6名落水群众成功救起;年9月,江苏省军区战士梁泽亮,跳入月牙湖中救起落水的女大学生;年国庆长假期间,正在家乡休假的“临汾旅”士官崔成轩,在被煤气罐爆炸的气浪冲出数米远后,依然不顾伤痛逆行灭火;年1月,正在四川省汉源县休假的东部战区空军某部下士陈佳敏,路过九襄汽车站附近时,奋勇抢救遭遇车祸的群众……一个个新时代的雷锋佳话让南京军民引以为豪。

  学雷锋 城市文化放异彩

  文化是城市之魂,文化是精神支柱。南京作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众多,景点星罗,也出现了两座名气不小的雷锋文化馆,一座在城东栖霞的朝阳山上,一座在南郊溧水的大金山国防园里,都是在老兵支持下建成,都是免费开放。大金山曾被侵华日军占领,一度被称作“鬼子山”。从年开始,退役老兵张勇如愚公一般,带着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团队开路平地、栽树修房,将曾经的“鬼子山”逐步打造成一座兼有国防教育馆、普法教育馆、雷锋文化馆、生命安全体验馆和党史国史馆以及2.5公里“微缩版”长征路于一体的“五馆一路”格局的响当当的国防教育基地,告诫人们不忘国耻、复兴图强。两年前,张勇又公开宣布:百年之后,把国防园完完整整、毫无保留地交给国家。

 3月5日,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学员参加“雷锋常驻夫子庙”活动现场。孙顾峰 王海波   摄

  大金山雷锋文化馆里,不时有位身穿军装、戴着军功章的老兵在义务宣讲,他就是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赵老的“明星效应”,让参观者如获至宝,争着与他合影。可人们不知道的是,8年前,老伴因病摔倒后中风瘫痪,赵老只能坚持白天讲雷锋、晚上当护工。家里经常有人来访,于是就把堂屋改成了一座袖珍雷锋馆。对于单位的邀请,赵老有请必到,从不失约,而且不要接送、不要接待、不拿讲课费。

  在南京,“南京好市民”年年出榜,已经19个年头,有0多人受到表彰。最近10年的“感动南京”年度人物里,就有21个是退役老兵。南京的媒体也不遗余力传播着雷锋精神正能量,《南京日报》和南京电台天天刊播“南京好人”,已经坚持了7个年头,每天讲述一个身边好人的故事,将更多的“雷锋”呈现出来,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成为时代风尚。这当中就有许许多多普通平凡、默默无闻的南京市民,他们用真情铸就一座新时代的雷锋城。因为雷锋已经铭刻在他们的心里,雷锋已经扎根在他们的血脉。面对南京军民的思想境界,一位节目主持人说,南京既有“金陵城”的别称,更有“好人城”的新昵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城市生活处处温暖。

  写到这里,我们还能说南京不是雷锋城吗?(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3月8日,转载自《中国国防报》年3月1日,小标题为本报所加)

“雷锋常驻夫子庙”30年了

南京军民学雷锋扫描

编者按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58周年,全市军地各级各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服务活动,让雷锋文化在石城扎根升华,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忘初心跟党走

  3月5日,陆军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医院等军地单位,来到夫子庙广场开展“雷锋常驻夫子庙不忘初心跟党走”便民服务活动,“百姓名嘴”伏健章现场宣讲微党课《让雷锋精神燎原新时代》。秦淮区双拥办负责人表示,“雷锋常驻夫子庙”已进入第30个年头,我们将进一步擦亮这一双拥和文明的品牌,为南京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赵立超 徐浚杰 于海洋

  雷锋战友讲雷锋

  3月5日,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老首长,来到“玄武区退役军人之家”开展“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学习百年党史系列活动之雷锋故事分享会,为驻区部队官兵和军休干部代表、退役军人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多年来,赵明才身体力行传承雷锋精神,成为新时代的雷锋传人。当天,玄武区双拥办、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志愿服务活动,并为玄武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先锋队授旗。 王昆 李影

  志愿者照护老兵

  3月5日,栖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区民政局联合开展“与雷锋同行向幸福出发”暨时间银行千名志愿者为百名参战退役老兵一日照护服务活动。以时间银行服务点为依托,利用全区9个街道级、个社区级服务点,余名志愿者为栖霞区户籍的参战老兵开展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智能设备培训等上门服务。胡明 蔡超平

  广场演出+服务

  3月4日,建邺区双拥办在沙洲街道中城社区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时代楷模”广场文艺展演和系列便民服务活动。有《退役军人保障法》宣传、计生保健咨询、家电维修和日常用品发放等。陈健将刘平吴松

  立足岗位学雷锋

  南京第六离休所开展“岗位学雷锋”,工作人员上门为老干部家庭提供医疗巡诊、水电维修、卫生打扫等服务。南京第十三离休所主官定期入户走访,了解老干部、老阿姨的身体、家庭、思想、生活等情况,重点服务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孤寡独居老人。南京第十二离休所吹响社区服务的“集结号”,磨刀、理发、爱心义诊……官兵们亮出绝活,贴心服务社区群众。南京第九离休所义诊进社区,除了常规检查项目,还推出了针灸、艾灸、拔罐、耳穴按压等特色中医理疗服务……“干休所医生诊治老年病果然有一套。”得到服务的老人竖起了大拇指。王杰赵长林 孙俊领 李亚伟 刘梦雅(原载《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年3月8日

回顾,欢迎在此点击阅读:

南京籍官兵立功光荣榜,感谢你的鼓励

66副拥军春联任你选书//牛耕春韵笔壮军心

年南京双拥工作大事记

回顾与展望

金陵晚报双拥周刊出刊期

讲好强军故事点亮双拥文化

《南京双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ys/124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