栊翠庵品茶结束,妙玉立刻叫人来清洗地面

妙玉恐怕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风评最差的女子,讨厌她的黑粉远远多过喜欢她的粉丝,而读者之所以会对妙玉有厌恶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妙玉的表现,她身为一个出家人,却以嫌恶态度对待年迈的刘姥姥,还含沙射影地嘲讽林黛玉是个“俗人”,因为这些情节,妙玉收获了众多读者满满的恶意,大家都觉得妙玉这个女子孤僻、冷酷、高傲,这样的标签被打上后,就再难喜欢妙玉了。

我们今天就立足“栊翠庵品茶”这个情节,来详细分析下妙玉为何会对刘姥姥有这么大的恶意。

先看第41回,妙玉是如何表示对刘姥姥的厌恶的,她先是命人将刘姥姥用过的茶杯给丢了,然后等贾母等众人走后,她又让人抬进几桶水来清扫地面(贾宝玉的建议,但妙玉欣然接受了),且看原文细节:

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她嫌脏不要了......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们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幺来,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叮嘱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那里,别进门来。”——第四十一回

妙玉为何会如此厌恶刘姥姥呢?仅仅因为在栊翠庵喝了茶,就又是砸杯子,又是清洗地面的,难道别人都是脏的,就她自己干净?自己身为一个出家人,却如此区别对待,难怪很多读者会厌恶妙玉。

但仅仅立足主观好恶来看妙玉,未免太过片面,事实上,妙玉之所以厌恶刘姥姥有两个很现实的原因:

刘姥姥太过庸俗

妙玉厌恶刘姥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姥姥的俗,而不是因为她是个“贫婆子”或“脏婆子”,从书中情节来看,刘姥姥跟随贾母来到栊翠庵的时候,妙玉一开始并未表现出对刘姥姥的不满,是刘姥姥自己发出一番“品茶”言论,触动到了妙玉心中的高压线,且看原文:

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就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第四十一回

正是刘姥姥的这番言论得罪了妙玉,因为这些茶都是妙玉本人精心准备的,茶是名茶老君眉、沏茶水是旧年蠲的雨水,喝这种茶是需要细细品味的,可是刘姥姥却一饮而尽,还感叹一声:“再熬浓些就好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妙玉,你会作何感想?你精心烹制的好茶,却被一个乡下婆子说味道太淡,这对于一个爱茶之人来说,可谓是一种侮辱。这就好比一个乡下老汉,拿着梵高的名画《向日葵》当厕纸,从茅厕出来还嘟嘟囔囔嫌厕纸太硬,用着不舒适。

妙玉对品茶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很明显,刘姥姥属于后者,妙玉打心底里看不上刘姥姥这样境界的婆子。

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妙玉这种偏见是建立在有着长期贵族享受生活的基础之上,她无法体会刘姥姥这样的乡下人过着怎样的苦日子,也无法接纳刘姥姥乡下婆子的品茶言论,她做不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境界。

刘姥姥身上折射出妙玉自己的影子

妙玉和刘姥姥虽然身份、年龄不同,但在贾府,她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贾府客人。妙玉当年家道中落,寄身尼姑庵,其后又迫不得已来到贾府以求立身之地;刘姥姥也是一样,家中贫困,所以来贾府打秋风,通过逗贾府主子、小姐们一笑来博得一点小小的赏赐。

但妙玉性情清高,她虽然寄身在贾府,可在言行之间始终保持自身的高傲,比如贾母来栊翠庵品茶,她并没有因为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便溜须拍马以求贾母一笑,甚至贾母离开栊翠庵的时候,妙玉的反应是“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由此观之,妙玉总在刻意展示自己的清高姿态。

反观刘姥姥,她跟妙玉完全相反,一大把的年纪,却在贾府内频繁闹笑话,而且闹的很多笑话都是她自己故意闹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逗大家笑,这一点贾母、王熙凤等人都知道。换句话说,刘姥姥就像是一个来贾府演出的“喜剧演员”,通过自己的失态来博贾府小姐公子们一笑,以此换取微薄的打赏。

毫无疑问,刘姥姥的这种自我贬低的状态,有“天子不臣,诸侯不友”之原则的妙玉是不能忍受的,尤其两人都处在“客居”的立场上,她更加无法忍受这个贫婆子的自我轻贱,用摇尾乞怜的方式换取生存资料,也正是基于这一层的考虑,妙玉才会对刘姥姥产生“极端厌恶”的情绪,因为她要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的清白,扔掉刘姥姥喝过的茶杯、清洗刘姥姥站过的地面,都是为了和刘姥姥划清界限。

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80回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ys/15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