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石头记》增删成《情僧录》
此书自有书名时为《石头记》。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偶遇补天石,将《石头记》抄录传世。这是此书第一次由《石头记》增删成《情僧录》,在甲戌本“凡例”中对此变化只字未提。
空空道人在文本中就是甄士隐,甄士隐先是和道人出家,再通过对《石头记》的洗礼: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这是甄士隐由道人转换成僧人,并悟空成正果。在智通寺和贾雨村见最后一面,算是因果关系。
二、《情僧录》增删成《红楼梦》
这是此书第二次增删,《石头记》到《情僧录》到《红楼梦》。增删的作者是吴玉峰,这个记录在甲戌本正文第一回中有记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脂砚斋对吴玉峰把《石头记》(或《情僧录》)改名为《红楼梦》是认可的,甲戌本“凡例”的开篇就是:“《红楼梦》旨义……”由此可见脂砚斋也是非常喜欢此书名,并且希望此书就定名为《红楼梦》。
三、《红楼梦》增删成《风月宝鉴》
这是清代戏曲家孔梅溪对《红楼梦》的又一次增删,让《红楼梦》的读者更加平民化。《红楼梦》的迂回曲折都是戏曲的风格,这使《红楼梦》能成为舞台上的作品。这次孔梅溪将《红楼梦》改名为《风月宝鉴》,也是此书的第三次增删过成。
四、《风月宝鉴》增删成《金陵十二钗》
这是由曹雪芹在悼红轩披阅后将《风月宝鉴》改定为《金陵十二钗》。这个改换首先就被脂砚斋质疑,在甲戌本“凡例”中:“《金陵十二钗》审其名则必系金陵十二女子也,然通部细搜检去,上中下女子岂止十二人哉?若云其中自有十二个,则又未尝指明白系某某。极至《红楼梦》一回中亦曾翻出‘金陵十二钗’之簿籍,又有十二支曲可考。”
对曹雪芹《金陵十二钗》这个书名脂砚斋明显反对,为什么?第一曹雪芹没有明指“金陵十二钗”是谁;第二“金陵十二钗”和“红楼十二金钗”是有冲突的。第五回中有二十四位女子出现在“红楼十二金钗”和“金陵十二钗”之中,读者总是将前后合并成“十二金钗”这是误会,脂砚斋也没有搞明白“金陵十二钗”到底有那些人。对于“金陵十二钗”的曲中人物和第五回前面的十二金钗的判词,完全是二套人物。
曹雪芹和江宁织府没有任何亲属关系,如果说为什么要改名为《金陵十二钗》来引出“江宁织造”,曹雪芹和这金陵曹家“江宁织造”有深仇大恨!在文本中金陵甄家和宁荣二府都指向南京的江宁织造府,甄家把“上用”、“官用”织品当成自家产物来送礼,这是重罪!把甄家的家师贾雨村改写的不堪入目!宁荣二府不图进取,一味享乐。最狂妄自大的是王熙凤说告她造反都没有事,这完全就黑白分明的讽刺!若提到造反,皇上连亲兄弟都不会放过,宁荣二府又算什么!
《风月宝鉴》增删成《金陵十二钗》中把南京的江宁织造府是骂的体无完肤!这也是脂砚斋所担心,所以质疑!
五、《金陵十二钗》增删成《石头记》
《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都没有传世的本子,能看到的有《石头记》、《红楼梦》、《金玉缘》……
这次的增删者是脂砚斋,脂砚斋把“凡例”和部分解说直接写入正文就是证明。甲戌本的眉批、旁批都不是脂砚斋所为,因为脂砚斋是最后一个拿到底本的人,不须要多此一举再眉批、旁批,脂砚斋可以直接写入正文传世。甲戌本到庚辰本到程高本都是“十载增删五次”,可见甲戌本是最后一次增删,后面的本子都是抄录者和书商的鬼把戏!所有的眉批、旁批也都是后人所为,都想传世不朽!
现在能看到的包括甲戌本在内都是抄录者重新抄出来的,连最后脂砚斋的第五次增删也不是本人笔迹。
六、各种增删还原
《石头记》里写的是济世补天,贾雨村是主角。贾雨村进京赶考并非考取进士,虽有补天之才,但没有伯乐。有诗为证: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情僧录》写的是甄士隐出家,由道入佛,见红尘真情。
《红楼梦》写的是清代女子的生活。
《风月宝鉴》引进戏曲的格调。
《金陵十二钗》讲的是江宁织造府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补分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