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道元从成书过程视角看红楼梦与大运河

中科公益抗白 https://m.39.net/disease/a_6146717.html
从成书过程视角看《红楼梦》与大运河的关系

甄道元

一、大运河所指

运河有两个层面的概念,一是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层面;另一是人工开凿的河道与自然水道相连的层面。

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至扬州段、镇江至杭州段,均属于大运河水域。见图1。

图1.大运河所指

二、本文观点

本文认为,曹雪芹与《红楼梦》关系密切,曹家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红楼梦》与大运河是有限度的关系:《红楼梦》与金陵至扬州段、扬州至杭州段关系密切,而与扬州至北京段的关系并不密切(见图2)。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发现扬州至北京段与《红楼梦》相关的文字。换言之,金陵-瓜州渡口-扬州,扬州-瓜州渡口-京口-毗陵驿-苏州-杭州航段,是与《红楼梦》关系密切的航段,甚至金陵还可向西、向东延伸,杭州还可向浙东段延伸。

之所以扬州至北京段与《红楼梦》关系不密切,是因为在成书过程中,在《红楼梦》成书的素材时期,便没有这段运河的故事,是段空白,而且成书中未有增补。

图2.曹家、《红楼梦》、大运河之间的关系

三、《红楼梦》成书过程三阶段

笔者认为,曹雪芹以曹家事为素材,一张白纸,平地起高楼,起草于北京的成书“一人说”,仍不是最理想的假说,与正文、批语和史料的冲突较重;而成书过程三阶段假说,能减少与正文、批语和史料中的矛盾冲突。并认为,文学性语句因其理解上不具有唯一性,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故而不适合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而选择那些理解上不易产生歧义的领域作为本研究的对象,诸如空间、方位、距离、行走路线,时间、日期、生日、时序、年龄、序齿,奴籍、婚姻、生死、数量、器物、人物关系等领域,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研究以成书“一人说”为假定的前提,来对正文和批语展开分析。研究发现,正文和批语并不能很好地支持成书的“一人说”,而存在着“两层皮”的状况。也即,既有新构思的主体性文字,也有“上一稿”的遗痕;而当我们站在“上一稿”这一层面上来思考问题时,发现此也非原初起草之时的面貌,还存在着“再上一稿”。为了表述上的便利,我们将“再上一稿”称之谓“素材”;将“上一稿”称之谓“底稿”;而将曹雪芹的新构思称之谓“增删稿”。

研究采取倒推的方式,推测“上一稿”的概貌。认为,《红楼梦》的成书存在着主题上质变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素材”时期;第二阶段即“底稿”时期,第三阶段即“增删稿”时期。见图。

图.成书过程三阶段

1、成书过程三阶段

第一阶段:江浙吴语素材时期。这个阶段,在地域上,是个江浙范围内的故事。书中人物的原籍多在苏杭,而寄居地是古都金陵,活动范围以江浙为主。在视野上,比较狭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ys/161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