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称金陵,自古以来便是繁华富庶之地,即便是在今天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在古代的文人墨客的眼中,这里是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
在统治者们眼中这里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是重要的赋税缴纳地。所以才有了“天下财赋出东南,而金陵为其会”的说法。
明朝中后期,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带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离不开南京这座繁华商业城市的贡献。即便是明末北方大地被战争、天灾搅扰的一片糜烂,南京城依旧繁华。这也使得很多人为崇祯皇帝感到惋惜。
当年永乐大帝迁都北京,将南京当做第二个首都,如果崇祯皇帝能在北京城破之前逃到南京城,依靠江南之地的财力,东山再起也不是不可能的,也不至于落个煤山自缢的下场呀。那么明朝末期的南京城究竟有着怎样繁荣的商业呢?
一、人口众多、市井繁荣,贸易往来频繁,明末南京城商贸发达
1、明朝初期人口流失,导致南京发展受阻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便定都在南京,但是等到永乐皇帝登基之后便迁都到了北京。在迁都北京之时带走了大量富裕的商户以及手工业者,一度使得南京城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一直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南京开始恢复从前的繁华。
明朝顾启元在《客座赘语·访厢始末》中记载:“成祖北迁取民匠户二万七千以行,减户口过半”。可见迁都对于南京的发展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失去了土地的农民进城寻找生路,使得南京城人口暴涨,也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使得经济开始腾飞。到了明朝末年南京已经是一个人口破百万的城市了。
2、南京城中商铺众多
南京城中各种经济活动令人目不接暇,城中有各种各样的店铺,街道上人流如织。《南都繁会图》就生动的描绘了当时南京城中的繁荣景象,堪比清明上河图。店铺多,商人多也就意味着货物的数量与种类多。
在明朝时期的南京城,同一类型的店铺往往集中在一起,比如说皮货铺子在笪桥南侧,鞋履铺子则在轿夫营……。可见当时的商业区域划分还是很明确的。当时的很多房子沿街而建,前面是销售商品的店铺,后边制作商品作坊。一般来说商人们自己也是手艺人,一边制作,一边销售。
人口大量涌入以及商铺的无限发展带来的不全是好的一面,城中的人越来越多,社会治安就成为了极大的问题,嘉靖年间朝廷就派遣巡逻兵在街市上巡逻。
商人增多,不断的在街道两旁修建房屋,原本宽敞的道路变得狭窄拥挤。而穿城而过的河流之上原本船只可以顺利通行,因为人越来越多,船也越来越多,河道都开始“堵船”了。
南京城中除了商铺众多以外,集市贸易也十分繁荣,在南京的城区都会定期出现一些集市,而出现在市集上的商人多是进城的农民,以手中的农产品进行售卖或者交换,然后获取自己需要的商品带回去。
此外,南京因为商品贸易发达,所以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商人,毕竟生意只有流通起来才会更加繁荣。当时的南京城中诸多的店铺都是外地商人开设的。安徽、山西、山东等地方的商人全都汇集于此,从这里低价购买商品,然后去其他地方高价卖出。
当然他们来到南京时也会将其他地方的商品带到南京来进行售卖,这也使得南京城中商品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
3、南京城中餐饮服务以及文娱产业发达
南京城中商人多、手工业者多,那么餐饮服务业以及文娱产业自然也会很发达。
在南京城中茶楼酒肆遍地都是,尤其是茶馆非常受欢迎。因为在茶馆中商人们可以聚在一起互通消息。酒楼当中则有着诸多的富人聚在一起喝酒用餐。小说《儒林外史》中曾描写过:“有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可见当时茶楼酒肆的生意真的是好。
南京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娱乐活动一定在秦淮河。明朝末期的秦淮河上飘荡着诸多的花船,周围还有秦楼楚馆可以供人享乐。
到了夜晚,花船上便会传来姑娘们唱曲的声音。也就是在这里诞生了明朝末年大名鼎鼎的秦淮八艳。她们都是青楼女子,不仅长得漂亮,还十分有才情。引得无数富贾巨商,王孙公子为他们一掷千金。即便是在今天,南京的秦淮河两岸也是景色宜人,夜晚游人如织。
二、明末南京城商业繁荣的原因
1、南京地理位置优越
南京城之所以商业如此繁荣,与他特殊的地理位置脱不了关系。南京位于江南平原之上,气候温暖湿润,可以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物产丰饶,粮食、桑麻等农作物产量丰富。
另外南京依靠长江天险,北方战乱难以祸及。靠着长江,又因为大运河的开通,使得这里水路发达,与多个省份相连,可以进行很好的货物运转,所以南京成为各省商人聚集之地,也成为诸多物品的发散之地。
当时南京城外的水系之上船只众多,货物也很多,《两京赋》中曾经记载过这样的场面:万艘云趋,千廪积稂;贡琛浮舫,既富且强。商人们单单是靠着转运贸易便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2、南京城周围的商业中心辐射使得南京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
明朝后期,不仅仅是南京商品经济发达,整个江南地区出现了很多商业中心。比如说松江地带纺织业发达,苏杭地区的丝织业发达,是江南地带的纺织中心,两淮地区的制盐业发达,聚集着大量的盐商。
而这些商业中心距离南京都不远,这就使得南京受到了这些经济中心的辐射,获得了商品贸易繁荣的机会。周围商业中心的货物都会汇集到南京来,也会讲五湖四海的商人吸引过来。
3、坊厢制和铺户制的改革促进了南京的商业发展
明朝万历年间坊厢制和铺户制的改革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明朝时期坊厢制度可是困扰了南京城两百年。根据明朝正德年间的《江宁县志》记载“有人丁而无田赋,止供勾摄而无征派”。
也就是说这坊厢户们是不用缴税的,但是却给派上了各种繁重的徭役。因为当地官员的无限盘剥,坊厢户们不得不应付各种政府指派的杂役。一直到万历三年,进行改革之后这一制度才消失。
铺户制度在明朝末年也成为官府对于商人敲诈勒索,剥削商人的一种手段,官府常常压低价格强买强卖,使得商户对政府提供商品,使得商户们苦不堪言。万历四十三年,这一制度也被革除。这使得南京的商户们减少了一项被盘剥的制度,大大的松了口气。
三、明朝末年南京商业经济的局限性
1、南京城中商业受到政府严格管制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并没有将南京弃之不顾,他将南京建设成为了朝廷的大后方,北京城内有的制度、官员等等,南京城也有一套。如果北京城一旦发生变故,南京作为陪都则可以立即启用。
所以南京城虽然经济繁荣但是却难以躲开政治阴影,受到的管束也会多一些。南京城中的商业会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所有的商铺具体情况都需要向政府报备进行登记。另外作为商人还是需要面对征调与徭役,官府还会让店铺为政府提供无偿服务,搞的商人们是敢怒不敢言。
2、苛捐杂税众多,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另外,明朝中后期商业税开始加重,商人们需要面对各种苛捐杂税。皇帝为了多捞钱,便将宫里的太监送到地方上去想方设法地征收各种商业税。明朝末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不断,对外需要对抗关外的满清政权,对内需要镇压各种农民起义。
而光靠农业税是不行的,于是,增加商业税便成为朝廷敛财的方式。这也使得南京城中的商业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商人赚来的钱要拿出很大一部分用来交税,自然会现在自身商业行为的扩张。
南京城作为陪都,汇集了大量的明朝官员,尤其是在明朝末期,北方战乱不断,很多官员携家带口来到南京定居。他们倒是进一步刺激了南京的经济发展。但是南京城中外来商人太多,这使得南京本地的商业一直被压制,也是当时南京商业经济的局限性之一。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是中国并没有如西方国家一样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明朝末期江南一带的经济虽然发展繁荣,但是商业活动一直受到政府的打压,无法正常的发展,这也使得刚刚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无法破土而出,实在是可惜。
参考资料:
1、《客座赘语·访厢始末》
2、《两京赋》
3、《江宁县志》
4、《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