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吴敬梓与金陵杏花村

本文转自:金陵晚报

曹雪芹、吴敬梓与金陵杏花村

宋代就出现了金陵杏花村最早的记载吴敬梓笔下的杏花村与曹雪芹遥相呼应

  晚唐诗人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书写的是“杏花春雨江南”的景色,抒发的是诗人的羁旅情怀。杜牧笔下的杏花村是否南京门西花露岗一带的杏花村有争议。本文为“杜牧诗指金陵杏花村”再添新证。下面首先从曹雪芹笔下的杏花村说起。

  曹雪芹道: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

  在年被选为高考作文试题素材来源的《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曹雪芹用了千余字的篇幅写到了金陵杏花村。当贾政率众人走进为元妃省亲建造的“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遇见并议论的第一个景观就是杏花村。曹雪芹用他那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杏花村的佳境——“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轱辘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这段文字中,“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数楹茅屋,绿树环绕,佳蔬菜花,漫然无际”寥寥几笔,水墨画般的杏花村已跃然纸上!下文更是直接点题——杏花村。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边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贾政道:‘诸公请题。’众人道:‘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亦,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

  这段文字中,曹雪芹直接道出“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如胡适所言:“雪芹心里要写的是金陵,金陵是事实所在。”下文中出现的“酒幌”“杏帘在望”字句更显现了与杜牧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对应关系。牧童遥指的是那杏花村遥遥在望的“酒幌”,“杏帘在望”也正暗合“杏花村”意。

  “贾政听了,笑向贾珍道:‘正巧提醒了我。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了个酒幌。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样式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贾珍答应了,又回道:‘此处竟还不可养别的雀鸟,只是买些鹅鸭鸡类,才都相称了。’贾政与众人都道:‘更妙。’贾政又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显然,曹雪芹这段有关杏花村的文字是杜牧《清明》诗诗意的铺展,凸现了杜牧诗的满满的画面感,那“竹竿挑在树梢的酒幌、红杏梢头挂酒旗、杏帘在望”等字句与杜牧诗意遥相呼应!曹雪芹笔下的杏花村指的是金陵杏花村是毋庸置疑的。

  宋代就出现了金陵杏花村最早的记载

  有关金陵杏花村的文献记载开始于宋代。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在昇州江宁县(今南京西南部市区)条下记载:“杏花村在县理西,相关传杜牧沽酒处。”这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明确记述。全国各地尚无比这更早的文献记载。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在《登凤凰台》中写道:“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百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其方位准确无误。乌衣巷以西正是杏花村所在。千百年来无数诗人都在吟咏杏花村。

  杏花村在南京老门西西南隅,其地“别开一境,崇岗曲折,林麓翳然为杏花村。其地逶迤相属,最为幽旷”,这是明·焦竑《重见凤游寺碑记》中的记载。焦竑,年生于应天(今南京),祖上寓居金陵。明神宗万历十七年()会试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后曾任南京司业。明代著名学者,著作甚丰。他的记载颇具权威性。

  “花时灿然若云锦”“红霞映地矣”。(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这是明代中后期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顾起元的记载。清嘉庆年间陈文述编撰的《金陵历史名胜志》记载杏花村:“杜牧沽酒处,牧之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夜泊秦淮近酒家’,皆在金陵……”并赋诗一首:“江南春雨梦无垠,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樊川”即是杜牧的号,正因为他在金陵写下这首诗,后人才能争相传颂。这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清代方志大家陈作霖《风麓小志》:“杏花村为杜牧沽酒处,信然。”民国年间由著名学者叶楚伧、柳诒徵主编的《首都志》亦有南京杏花村“为杜牧沽酒处,信然”。

  综之,由杜牧游踪,到诗意,到历代史料记载,说明杜牧《清明》诗为杜牧在大和七年()春夏间游览金陵时候而作,诗中所咏杏花村为金陵名景区是可以信然的。

  吴敬梓笔下的杏花村与曹雪芹遥相呼应

  杏花村与古长干相连,岗峦叠翠。绿水环绕,前临大江,下为秦淮,是唐、宋、元、明、清数代风景名胜区。历代文人无不来此畅游。杨吴筑金陵府城时,将杏花村、凤凰台一起围进城内。唐以前有南苑,孙楚酒楼,宋代佳丽楼、赏心亭、折柳亭、二水亭等景观环绕四周。元末平章阿鲁灰在杏花村与朱元璋部队一战,败死于此,杏花村毁损严重,仅余“老杏数株”。明代又行复植,花时灿然,这里又成了著名风景区。清初诗人余宾硕在《金陵览古》中说:“至杏花村,春时花灿烂如霞蒸,中多名园……余有屋数椽在村中。”

  据传,三百余年前,曾与曹雪芹在金陵擦肩而过的另一位文坛巨星吴敬梓(曹雪芹于雍正六年离开金陵,吴敬梓于雍正十一年移居金陵)曾在金陵杏花村亲手种植了杏树百余株。这位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还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三百余年前的一个真实的杏花村!他在年作《金陵景物图诗》中有《杏花村》一首。诗前小序云:“金陵有杏花村,在城中西南隅凤凰台下,无所谓村也。然民丛集,烟火万家,机杼之声相闻,染练之砧不断,锦绣成坊,足胜杏花春色,又余地傍城闉者,或为园圃,或种松竹,亦微有城市山林之意,昔亦为种杏百余株,以拟佳名。”把吴敬梓的诗前小序云与《红楼梦》中出现的有关描绘杏花村句段(见前文引言)对照看,清代中晚期的两位文坛巨匠——曹雪芹与吴敬梓各自的诗文无论孰前孰后,均是一种心有灵犀的唱和!表达了一种共同的故乡情怀。樊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jj/15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