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最强中学的南京,考好大学更不容易

坐拥51所大学,其中包含12所双一流、2名和11位。这是南京市的高校阵容。

论强校数量,它的表现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仅次于北京上海,更比不少地方全省的名校数量多得多。

但吸纳了全省最好的高教资源的它,却时常被调侃高考成绩常年被江苏其他市吊打,从未有过例外。

有人还不禁对这座省会城市发出灵魂拷问:

“南京的高等教育如此发达,可为什么这里考生的高考成绩全江苏倒数?”

高考成绩单,

没有传说中那么不行

从最顶尖的状元分布来看,过去10年,南京的出现次数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在年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夺过一次文科榜首。

但状元毕竟是个例。如果把目光看向规模更大的群体:年,南京考生总人数为,分以上的人数创历史新高,共人,占全省的10%;分以上考生比例为1.78%,排在全省第4位。

年,南京的这一成绩则位于南通、无锡、泰州和扬州之后,处在全省13市的中上水平;再往前看一年,南通市纯文化类本一上线率54.5%,超出南京的38%一段不小的距离。

从近三年的高考成绩来看,南京不够拔尖是事实,但也不至于“垫底”。

南京拥有12所双一流、2名和11所大学。/图虫创意

也有人说,上述结论还不够准确。因为它之所以不再那么“倒数”,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年,新高考诞生。

从年秋季开始,江苏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这是一场看向素质教育的改变。

到年,当地普通高考模式变成“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这与先前考核语数英+其他文理科目的模式,形成了较大的区别。

截图自维基百科

当考试转向考核,等级取代分数——“小镇做题家”多刷的那几套卷子的分量下降了,“素质型学霸”的时代开始了。

江苏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自我认识与生涯规划六个方面。/截图自江苏新闻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便显现出来。拼分数没有绝对优势,不见得不能在升学中夺取最顶尖的资源。

比如在年,据《扬子晚报》报道,南京高中生获得国际国内奥林匹克奖牌数达多人次,奖牌总数、金牌总数均为全省第一。这些奖项都是“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筹码。

通过保送被国内名校录取的学生,南京有人,占全省98.7%,其中被C9高校联盟提前录取人数达71人,占全省97.2%。

全市被斯坦福、耶鲁、剑桥世界名校录取人数,能达到全省的70%以上。

南外高考喜报截图。

历年相似的数据,也在不断夯实南京输出头部学霸的第一席位。难怪会有人说,素质教育底子本身就好的南京,能在年高考改革后,扭转常年高考成绩“垫底”的局面。

这时候,轮到其他城市陷入迷茫了:

我们的分人数或一本率的确高,但能拿下的top级名额加起来,怎么还不到南京的零头?

江苏中学,一种相对均衡的模式

江苏各市高考成绩的分布状况,其实也流淌着经济分布的基因:相对均衡。

以年为例,苏州、南京、无锡和南通GDP领跑,淮安、连云港和宿迁最低,最高的苏州是最低的宿迁的6.2倍。而在广东,榜首尾之差则达到近30倍。

同年高考,江苏全省分以上学生人数排名前十的学校,来自9个不同城市。

高考江苏分以上学生人数学校排名。/阳光城市频道

有人比喻,江苏中学在某种程度上是群狼版的衡水模式——而它或许可以再分为两种:南京模式和其他城市模式。

总体来说,前者走的是素质教育之路,后者则凭着强大的“县中力量”、“超级中学”作为支撑。

高考成绩常年排名省内第一的南通市,年本一上线率超90%的学校有8所,每个市辖区/县级市/县都能拿下一席,比如市中心的南通中学、海门区的海门中学、海安市的海安高级中学、如东县的如东高级中学等。

这些学校在当地吸纳着最优秀的生源,拥有最强劲的师资,集聚起来能形成巨大的“县中力量”。但它们同时也是相对均匀分散的,不至于会被一两所巨无霸高中垄断教育资源。

排在南通之后的其他11个地级市,强校分布没那么均匀,但即便一些城市仅有一所top级学校,该校成绩也能在全省排前列。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图虫创意

前后两种不同模式下的学生,拥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高考记忆。

南通某县中届的网友

斯莱特林,直到高中毕业两年后,黑眼圈都没有褪去。他觉得,这很大程度来源于自己从高一开始每天早上6点起,晚上10点自习下课,宿舍熄灯后继续打手电筒学习。

来自镇江丹阳高级中学的

Faylor,从高一开始就没了双休,甚至连单休也不常有。到了暑假,即便是台风暴雨天,7月中放假的学校照样在8月初准时开学。

重压之下,普通班的他在省内炼狱般的高考竞争中,考进了一所大学。

江苏高考竞争,是出了名的“恐怖模式”。/图虫创意

但也有人高三竟然还有双休?晚自习从来没要求全员上?还去参加电视台健美操表演?教育局不给补课,学校一补课学生就举报?补课竟然偷偷摸摸借了中专学校的教室……

这是南京学生

榴莲不是留恋真实的高中生活,这也是她上大学后,同宿舍的苏州室友对她描述的高三生活发出的惊叫。

网友

faster也有过类似经历,学校在高三组织月考被学生举报,结果后来再也没有过月考了。他们不仅考试少,作业也不太多——学生想用多少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有多自觉。

这样的高中生活是所有人的梦想吗?似乎也不全是。

曾就读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网友

懿周末会去培训机构上课,因为他不在年级里最好的班,有些内容比如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学校老师上课从来不会讲。他的同学们也普遍会去校外补课。

不像在苏北县中,学校老师讲的内容多、进度快,学生不至于在自家学校学不好,非要去外头补课才行。

他高考那年,周边同学成绩最好的有考上南大的,也有通过竞赛进了北大的,但都是凤毛麟角。

南京学生的竞赛、保送、海外申请的成绩的确吊打全省,但他们同样也是每年两三万南京高考学子中的凤毛麟角。

高考面前的另一种教育

凤毛麟角之外的普通大多数里,有人急了。

年高考后,南京发生了“一中事件”:由于一中高考成绩没达到该届学生家长的心理预期,部分家长举着“校长下课”、“一中不行”的标语在校门口抗议。

一中怎么不行了?

学校喜报显示,当年一本达线率为95.34%,分以上人数创新高。这样的成绩看起来并不差,或者说相当不错。

但让家长们愤怒的是,三年前,南京一中的中考录取分是,全市排名第三;而如今,它的一本率不仅没进前三,还落后于中考分数线只有分的二十九中。

而相对于南京一中,二十九中的外号叫“蓝天园县中”,它走的是学习“县中模式”的路,正面硬刚应试和高考。

事后,一中发布《告届高三家长书》,校长站出来道歉,并表示会加强对新高考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延长晚自习到10点,加强尖子生培优等。

这样的回应,被网友调侃是“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一次认输”。

再往前一年,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文章刷屏,其中提到当地教育局推出“减负”政策后,要求学校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

还会突击检查学校,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卷子、课外辅导书、作业本等“违禁物品”。

有家长崩溃了,投诉这些举措“干涉学生的正常学习”,请求“给孩子的未来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南京市教育局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opaying.com/jlwbys/15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