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医治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巅峰,洪秀全领导下的这支起义队伍,不同于以往农民起义,比如李自成和黄巢起义那样,没有明确的组织纲领,没有坚定的政权核心。
太平天国这支起义队伍,机制已经相当成熟,他们在定都南京后,相继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建立全面稳固的统治政权,进行北伐西征,和清朝分庭抗礼,坚持足足13年之久。
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是从内部瓦解了这支起义队伍,什么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呢,一是无休止的政权夺利,二是迅速的腐化堕落,这一点从洪秀全广纳美女就可以证明。
洪秀全的人格气质
洪秀全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起义者,像李自成、朱元璋、刘邦那样,出身底层,从小贫苦无奈,在被逼无奈下选择起义。事实上洪秀全的家境是不错的。
他出生于广东花县福源水村,其家族是个耕读世家,小时候的洪秀全一边读书一边劳作,日子过得比较舒适,几乎没有遭遇到忍饥挨饿的情况。
既然没有生计之忧,那么洪秀全为什么会率军起义呢,这要从他的读书之路说起,洪秀全少年时期在私塾内算是出类拔萃的,门门功课都非常优秀,家族因此对他寄予厚望。
但是长大后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洪秀全在乡族内仍然有竞争力,所以他就像其他士人一样,参加科举考试,期盼取得功名,结果却事与愿违,三次广州院试都名落孙山。
科举考试接连失利,对于在顺境中长大的洪秀全是个沉重的打击,他觉得无颜再见家长父老,因此变得郁郁寡欢,还生过一场大病,病愈后整个人变得愤世嫉俗。
接下来由于《劝世良言》的精神鼓动,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进而建立太平天国,走上与清政府决裂的起义道路,人生态度发生度的大逆转。
从洪秀全前期人生经历可以看出,他不是官逼民反、被动走上起义道路的,而是有着强烈的主观意志,在自己的心愿得不到满足时,就迅速行动起来,走上起义道路。
洪秀全尽管标榜的是农民起义,但他本人并不想要革满清的命,而是取而代之,让自己功名未得,富贵美女未得的人生遗恨得到满足,其他目标不重要。
《天朝田亩制度》之类的革命纲领,更多是争取农民无产者支持的手段,只是一种千百年来农民的幻想,并没有实际意义,就好像那句俗语“挂羊头卖狗肉”。
洪秀全其实就跟《儒林外史》中描写的那种道貌岸然的士人一样,学问知识没多少,但是封建大老爷的龌龊思想倒是积累不少,他并没有传统士大夫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心。
定都南京
南京自古就是繁华胜地,被称为六朝古都,不仅经济富庶、商业繁荣,而且水土养人,特别是温婉可人的江南美女,南京城中更是随处可见,是名副其实的温柔乡。
这样一个人间天堂,年被太平军占领了。当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从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行起义,随后进行永安建制封王,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起来。
之后太平天国影响力迅速发酵,实力迅速攀升,不到两年时间,就将清朝的南部重地南京占领。只不过这样一个花花世界,让洪秀全等人彻底迷失了。
他们没有想到这么短时间,就能将全国数一数二的城市占领,那种感觉,就像穷人家的孩子进了城,哪儿能不放肆,就想着法儿的享受取乐,于是有了洪秀全广纳美女的事情。
洪秀全俨然就是南京城的皇帝,极致权力下,他的丑恶嘴脸逐步显现出来,先是为自己修建豪华壮观的天王府,接着就是臻享美食佳肴,最后就是广纳妻妾,11年不出天王府。
封建社会的皇宫大内,对于皇帝嫔妃宠幸之人是有严格要求的,不能多也不能少,毕竟有繁衍子孙的要求,所以皇帝不是随心所欲,想纳多少妃就纳多少妃,这是礼制规矩。
而且对于皇帝来说,每天有很多奏章需要批阅,很多朝政需要处理,哪儿能把精力全部放在后宫之中,毕竟皇帝不是铁人,但是洪秀全做到很多皇帝连想都不敢想的。
在那座金陵圣地天王府,洪秀全每天都在宠幸存不同的女人,这些女人都是他的部将从南京城各处劫掠而来的,上到高门大户的小姐下到平民女子,只要长得漂亮,都会被纳入天王的名单。
天王宠幸的背后
据记载,洪秀全的天王府中,拥有后宫女子一千多名,女官一千多名,这两千多个女子只是侍奉洪秀全这一个男人,可见这位天王平时有多么荒淫。
洪秀全的这种特权,古今以来都是闻所未闻的,他宠信的女子都是一次过,只有极少部分可以再次入得了他的法眼,那些备受冷落的女子再也不能走出天王府,寻求自己的幸福,因为她们是天王的私人物品。
洪秀全能应付这么多女人,盖因为他不用上朝,只要把朝政事务交给族弟洪仁轩、英王李秀成和忠王陈玉成即可,因此能够将全部精力放在女人身上。
毕竟洪秀全年轻时候,考取功名想的就是女人簇拥这样的局面,现在是换着法儿实现了,天王的追求仅此而已,太平天国能有不亡的道理吗?
洪秀全的这一举动反映太平天国的内里,他们表面标榜着是广大农民的拯救者,其实是一种假仁假义,他们将封建社会所有腐朽的东西全部继承过来,还进而发扬光大。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焉”,洪秀全尚且是这样,那么整个金陵城里又是什么样子呢,太平天国的灭亡不是亡在清政府和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外部力量,而是忘在自己的手里。
入主南京后,洪秀全等领导人都被糖衣炮弹给打败了,他们失去那种替万民请命,与腐朽清政府对抗的勇气,反而成为当初他们最讨厌的那批人,就像那句话说的:“攻守之势异也,存乎一心。”